首页资讯

南京照相馆最深邃的呐喊:苏柳昌死前对伊藤说“我们不是朋友!”

时间:2025-07-28 07:32 作者:丧尸舞

南京照相馆最深邃的呐喊:苏柳昌死前对伊藤说“我们不是朋友!”

看了《南京照相馆》,没有一个人不是哭着走出来的。孩子说:干什么都要我们中国人看啊,就该让日本人看,凭什么他们不承认。

我只能抱着孩子,告诉他:铭记历史,牢记使命。

之前,很担心,11岁的孩子是否适合看,后来想通了:历史比电影要残酷得多,如果连看都不敢看,就别说别的了。看完电影,忍着情绪,写下影评。没有剧透,建议自行观看。

一、跳出反战电影叙事路径依赖,直视历史事件本身

看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80年代的《屠城血证》,90年代的《南京1937》,还有《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但是在看完《南京照相馆》之后,就有一个最深的感受:叙事立场不同了。

前几部,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里面还有一两个“有良知”的日本兵,但是《南京照相馆》没有,苏柳昌在死前对伊藤说的那句话:我们不是朋友!

一直以来,我们关于抗日战争期间的电影叙事立场是:日本人民与军国主义是分开的,在南京犯下罪行的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士兵,不是普通的日本人。这也是西方反战电影惯用的手法。这当然有时代的烙印,也有国际关系的变化,更有反战电影叙事的习惯。

而《南京照相馆》突破了传统的叙事风格,摒除了这种叙事路径:进入南京的,就没有一个好的日本兵。敌人是没有良知的,他们就是噩魔,在南京犯下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

这部电影,没有悲天悯人的洋大人,没有良心发现的日本兵,有的只有微小不完美的人,为了一个信念而聚合的人。

《南京照相馆》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的罪证影像,从小事说起,沉稳而又克制,情感细腻入微,对于“仁义礼智信”的解读入木三分!把“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这段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也因为取材于真实历史,《南京照相馆》明确告诉观众:这不是电影,这是历史的一部分。

因为不是纪录片,惨烈程度还远远不足以表达历史本身。电影在描绘暴行的时候,其实在画面上还有持有极大的克制,冲击到的不是感官而是内心。

真实历史远超电影,更加恐怖,更加惨绝人寰。这也是每一个观众在看这部电影,都十分清楚的事情。正因为如此,笔者庆幸,还是带孩子来看了,如果一场电影都不敢直视,我们又拿什么勇气牢记历史?

亲人的血不可怕,敌人的狰狞才最可恨。家家有血债,户户有账本,最怕的应该是仍然不悔改的敌人,我们怕什么,我们的孩子又何必怕什么?

二、戳破“伊藤式伪善”,“仁义礼智信”被曲解,我们不是朋友!

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日本兵在南京城里开会、聚餐、游览……他们把杀戮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这并仅仅是一群日本军国主义士兵犯下滔天罪行,而是日本高层的决定,以血洗的方式,逼迫全体中国人屈服。

即便如此,日本还试图用摄影来掩盖和美化自己,而这个任务就落在了随军摄影师伊藤秀夫身上。也因此拉开了吉祥照相馆里最令人心碎的情节,一群普通中国人为了留住日本侵略者的罪证,从“求生”转向“守护真相”的悲壮历程。

伊藤以“艺术家”自居,强调自己“只是摄影师,不愿拿枪杀人”。他救下

邮差苏柳昌,引用伯牙子期典故声称与主角苏柳昌是“朋友”,书写“仁义礼智信”标榜道德。

设局诱杀苏柳昌时,宣称“智谋即取胜之道”。甚至用饭团喂养流浪狗时,旁边就是遇难的狗主人。面对日军暴行时,他冷漠记录屠杀现场,为追求“摄影才华”主动拍摄日军暴行照片……

伊藤救苏柳昌是为利用其洗照片技能,表面赠予通行证承诺放行,实则暗中通知哨兵拦截持有者。

他不屑于底层士兵的粗暴,却将相机视为更“高级”的暴力工具:拍摄虚假“亲善照”掩盖屠杀真相,甚至逼迫幸存者手捧婴儿尸体强颜欢笑。当阴谋败露需亲自杀人时,他连切腹勇气都没有,需军官补枪“解脱”。

所以,影片借伊藤揭露日本集体虚伪的本质:“小节精致”(喂狗、书法)与“大义缺失”(背信、屠杀)并存。即便是拍摄日军的罪行,伊藤也不是为了记录罪行,而是为了粉饰,为了向日本国内表功。

影片揭示日军系统性伪善的运作机制:

舆论操控:销毁真实暴行照片,制造“南京秩序恢复”假象;道德绑架:以“友谊”“文化共鸣”软化抵抗,便于奴化统治;阶级虚伪:伊藤作为贵族军官,其“优雅暴行”体现军国主义对精英阶层的腐蚀。

正如幸存者证言:“他们用镜头记录罪恶,却妄想用镜头洗白历史。”而照相馆众人冒死保存的底片,正是以真实戳破虚伪的终极武器。

邮差苏柳昌从最初的麻木,到最后的觉醒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历史原型15岁学徒罗瑾却是第一时间的反应,他冒死加印30余张日军暴行照片,装订成册手书“耻”字;后由爱国青年吴旋接力保存,最终成为东京审判的“京字第一号证据”。

影片这样塑造苏柳昌与伊藤的关系,其实是进一步揭露伊藤的虚伪本质。也正因为如此,苏柳昌从畏缩保命到两次让出逃生机会,最终以砸碎日军“亲善照片”宣告“我们不是朋友”。

这句话,不仅是对伊藤说的。也是对敌人说的,对着荧幕前的我们说的,任何对侵略者“人性幻想”的妥协,都是对历史的背叛。

三、八纮一宇塔仍在,鬼社仍被祭拜,这历史不能忘啊!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日本冲印师扒下一块南京城墙砖,其目的就是为了将其带回日本,修建“八纮一宇塔”。这个塔现在还在,位于日本宫崎县平和台公园内,正式的名称叫做“八纮之基柱”。其中,来自中国的石材有238块,占到了64%。

抢中国的石材,填入八纮一宇塔,寓意是使得永远华夏臣服。但是影片中,周游饰演的宋存义用这块墙砖砸死了扒墙砖的日本冲印师。这让他们明白:沾满罪恶的双手,不配拿走一砖一瓦。

八纮一宇塔仍在,鬼社仍被祭拜。我们不能整理情绪走出电影院,就忘掉了一切。我们没有理由忘记历史,我们也没有理由代替前辈们忘记过去。影里公开枪决谷寿夫,寓意着所有罪恶都将被审判。

有人说,影片结束了,观众们站起来,迟迟没有走,不是在等彩蛋,而是在思考“日本悔改了吗?真心道歉了吗?”

有人说,我们与八十年前的他们,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相望。我们一定会记住,前辈们尚且如此,我们又如何能遗忘?

历史如果照不进现实,那只不过是一堆废纸,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我们必须坚定一个态度:日本必须正视历史,为罪恶真诚道歉、悔改。

Top

1、警惕美、日等西方反华势力为阻止中国破解马六甲之困借机在中国周边生乱而设的连环局

2、队报:巴黎报价舍瓦利耶,里尔希望得到至少4000万欧元,里尔 巴黎

3、《南京照相馆》观后记,南京摄影基地有哪些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sichuan-zkha.cn/AWD/detail/bktdof.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丧尸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