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霸总遍地,年产3194部:从“农业省会”到“短剧之都”,出圈的为何是它?

时间:2025-07-29 02:30 作者:当年盛夏

霸总遍地,年产3194部:从“农业省会”到“短剧之都”,出圈的为何是它?

这是深氪新消费第1888期分享:

新晋“竖屏之都”,郑州。

作者|朱末

来源|深氪新消费[ID:xinshangye2016]

封面图|Pixabay

横屏时代看横店,竖屏时代看“竖店”。

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的微短剧,凭借节奏快、反转多、爽点密等诸多优势,占领了越来越多“竖屏”用户的生活间隙。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规模超越网络外卖、网络文学、网约车和网络音频等多类基础数字服务,跻身为新的流量密码。

而将微短剧行业送上风口的力量中,有个中部城市不可小觑。这个城市不仅聚集有近千家微短剧相关企业,从业人员突破5万人,2024年上线短剧更是高达3194部,稳居全国前三,靠着丰富的拍摄场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旺盛的创作活力,迅速崛起为全国微短剧制作的重要基地。

这个新晋“竖屏之都”,就是郑州。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郑州还是那个传统的“中原粮仓”,但今时不同往日,郑州正以黑马之姿撕开中国影视产业的新篇章,截至目前,郑州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23亿元,日均开机剧组近百个,有人戏称“在郑州拍短剧,群演都能月入十万”。

为了拍短剧,郑州有多疯狂?从前郑汴路上卖建材的商铺,正悄然转型为短剧拍摄基地,凤凰城家装商城的四楼,曾是瓷砖展厅,现在却是“总裁办公室”“古装宫殿”,不仅提供拍摄场景,还开设服装、剪辑、演员培训课程。

更卷的是,郑州航空港区的“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一口气置景17个场景,法院、医院、总裁办公室一应俱全,剧组拍摄效率翻倍。

这不禁让人想起20年前的横店影视城。当年,浙江东阳的横店从一个小村庄起步,靠政策扶持和场景打造,一步步成为中国影视工业的心脏,而今天的郑州,正用同样的魄力,将“短剧之都”的招牌擦亮。

短剧领域异军突起

郑州为何突然爆发?

在行业人士眼中,郑州这座“中部粮仓”,此前在全国影视版图上完全是个“小透明”的存在,谁也不曾料到,仅仅几年时间,郑州却在短剧领域异军突起。

事实上,早在2020年前后,郑州就有不少主营信息流广告业务的公司,尝试将故事性小视频作为网络广告投放。彼时,商家基于特定故事情节,编制相应的广告视频,用以吸引观众点击链接。

此后,这类视频被逐步优化、拉长,慢慢演变成了短剧这一类型,郑州也因此沉淀了一批具有短剧制作能力的公司,形成了先发优势。TOP20的百强承制方中,有7家就位于郑州,乐不可吱、三笙万物、日新阅益、风华正茂等郑州本土发展起来的承制公司,已成长为微短剧市场的“佼佼者”。

同时,作为中原交通枢纽,郑州铁路、航空网络密集,剧组人员与设备调配成本大幅降低,吸引北京、横店等地从业者“转战”郑州,形成人才迁徙潮。郑州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无论是展现古代传奇,还是挖掘现代都市与传统文化的碰撞,都能为微短剧注入独特魅力。

最重要的是,随着行业风口的到来,郑州配套的短剧拍摄中心开始崛起。2023年,郑州航空港引入了聚美集团,利用中原数字视听产业园,建设了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总置景面积1万余平方米,凭借“240小时落地免签”政策,实现海外剧组“上午签约,下午开机”的高效运作,更以20秒换景、3天出片、10分钟支援的效率刷新文娱生产力。 

同一时间,凤凰城家装市场适时转型为“全球剧商中心”,其南城4楼已被改造成含医院、警察局、霸总办公室等20余个场景的微短剧产业生态基地。

距凤凰城25公里的大志影视基地门口,一座大型室内影棚悄然成型,年代家庭、现代医院、霸总办公室……30多个不同风格的场景,随时等候剧组开机。

除此之外,郑州还有不少热门短剧基地,比如木马影视短剧拍摄基地、鲲鹏小镇、中原影视城等,还有不少剧组选择在郑州园博园等景区拍摄外景,间接“盘活”了一些景区和老的影视基地。

产业载体之外,郑州加速形成多元企业矩阵。天桥短剧作为郑州唯一一家全产业链短剧平台公司,兼具版权、自制、合制、付费投放、官方发行等多种内容形态与运营方式,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4亿元,投放短剧超过1000部,旗下账号累计粉丝量达10亿,月均播放量破百亿。

郑州本土壮大的日新阅益从网文公司转型,坚持内容为王,自有丰富的IP库,不仅自建服装、道具库,还在新乡投建了影视基地。

但郑州能够制胜的杀手锏,远不止这些。

构建全链条产业化

郑州到底凭何出圈?

和传统影视行业不同,短剧更需要“走量”,讲究性价比,追求的是花最少的钱拍出最优质的短剧。郑州的低成本优势,正是竖屏短剧的“爆发”原因之一。

郑州的场景租金,在业内看来,近乎“骨折价”。郑州中原影视城周边场景,每天租赁费用在1000元左右,特别适合拍摄年代戏和农村题材的短剧,而像聚美这样的基地,租赁成本也多在3000-4000元/天。

对比同样被誉为全国三大短剧中心之一的西安,西安的同类型场景动辄7000-8000元/天,部分现代剧的场景租赁,如果按小时收费,则需要400-500元/小时,郑州价格堪称“业界清流”,有制片人表示:“在郑州拍一天,等于在别处省出一集主演费。”

不但如此,在郑州,演员生态也相当活跃。群演日薪为100-120元,“小特”演员200元半天或300元/天,“大特”演员800-1000元/天,主演则在3000元/天起。

图/郑州航空港发布

有演员表示:“郑州是许多草根演员的希望,在横店,熬到三十岁都快成‘妈妈专业户’,但在郑州,三十岁正是短剧女主的黄金年龄。”郑州的短剧公司遍地开花,只要肯吃苦,随时能上场拍戏,剧组省下的道具和场地费的费用,还能直接砸给演员和拍摄效率。

发展到现在,郑州微短剧已经构建起从剧本创作、现场拍摄,到后期剪辑制作、上线宣发、海外发行的完整产业链,闭环生态让“单打独斗”升级为“军团作战”,形成“十分钟找齐灯光组,一小时调拨百套戏服”的集群效应。在郑州,一部100集短剧从开机到上线仅需7-10天,拍完立刻投流、买量、上线,最快两周变现,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让精打细算的短剧剧组如获至宝。

大幅提升制作效率的同时,也推动着内容质量的飞越。从业者在各个环节中紧密协作,创意与技术相互碰撞,催生出一批批精品短剧。

据郑州文旅部门数据现实,2024年全市共有3194部微短剧上线播出,全国每十部短剧,有四部出自郑州。203部登上全国短剧热力榜,其中,《化龙》《冒牌战神》《都市极品医神》《试用夫人是大佬》等2024年充值额突破千万元的爆款短剧,幕后均有郑州团队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的短剧,也不只是“霸总”和“战神”。微短剧《遇见少林有功夫》成功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优剧目,《所念皆山河》《我的爸爸是齐天大圣》入选河南省重点扶持项目,这些作品将嵩山文化、少林功夫、黄河故事搬上屏幕,让“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的城市IP火遍全国,郑州的城市形象和本土文化被传播到全国甚至海外,短剧成为展示郑州城市魅力的新名片。

截至目前,郑州微短剧制作企业已超82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19家企业市场规模达到1000万元以上,3家企业市场规模过亿。

向来低调的郑州,跻身成了全国短剧产业运转最活跃的“开关”。

政策出手如虎添翼

高光之下也有隐忧

面对众多剧组聚焦郑州,郑州市官方出手迅速,各类扶持政策应时而生。

为大力发展短剧,2024年10月,郑州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微短剧产业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计划设立产业基金、建设拍摄基地,支持微短剧产业做大做强,为微短剧产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

今年7月,《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征求意见稿出炉,目标直指“2027年打造中国微短剧创作之都”。政府不仅掏出10亿元产业基金,还设立专项奖励,爆款剧分账收入超300万元,最高可获50万元奖补。

此外,为强化人才储备,郑州同样未雨绸缪。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开设微短剧专业;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揭牌AI短剧创作基地,承办“微短剧青年人才专场双选会”,一条从课堂直通片场的人才高速路正在铺就,不断为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然而,狂奔之下,郑州也并没没有隐忧。一来,与庞大的产业规模不相匹配的是,郑州尚未形成集约化、高标准的微短剧总部基地,导致资源分散,23个拍摄点分散在9个行政区,缺乏类似杭州中国短视频基地的综合体,导致公司各自为战,价格内卷,难以进一步巩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二来,产业链上游环节相对薄弱,制约郑州短剧市场的发展上限。不少郑州短剧公司负责人坦陈,目前郑州在短剧产业链中主要处于中游的生产制作环节,不少公司在剧本原创、IP孵化、平台渠道等上游领域优势不足,70%的头部剧本依赖外购,导致作品存在“同质化风险”。

要知道,短剧“量大管饱”的时代已经终结,套路化剧情难以做成精品化短剧,若不在IP上下功夫,一旦行业红利期过去,这些公司将面临很大的生存风险。郑州想守住这波热度,就得警惕“高产不保质”的表面繁荣,毕竟观众要的不是“看个热闹”,而是“看了还想追”。

三是行业话语权薄弱。全国短视频行业标准委员会41个席位中,郑州企业仅占2席,尚未培育出类似“成都网络视听大会”的行业IP,从野蛮生产到做大做强,郑州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到底,郑州何尝不像自己短剧里的草根逆袭——没有天降光环,只有死磕到底,直至身经百战,真正封神。在目前的中国短剧产业版图中,“三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西安依托西影厂旧资源和大唐不夜城等场景率先爆火;成都有着丰富的爆款经验和独特的文化气质;郑州则依靠政策先行、产业链完整迅速追上。

微短剧或许不是“下一个芯片”,但却可能是“下一个流量发动机”、“就业蓄水池”、“文化出海新渠道”,前景大有可为。

郑州能否从“短剧工厂”真正转变为“微短剧创作之都”,不妨拭目以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供参考,无指向性及商业用途

参考资料:

1.大河财立方《3年冲100亿!郑州短剧产业的“野心”藏在这些细节里》

2.短剧有门道《笃定短剧,郑州出牌》

3.中国新闻周刊《这个中部省会,挤满了“霸总”?》

Top

1、在东莞袁崇焕纪念园想到的,东莞市袁崇焕纪念馆观后感

2、菜鸡互啄?泰国柬埔寨“打烂仗”,但无人机作战水平比美国还高!

3、海河流域滦河发生第1号洪水 为今年大江大河首次编号洪水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sichuan-zkha.cn/JDA/detail/ftbutj.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当年盛夏